長江商報消息 □本報記者熊子熙
  未來產能能否消化?
  不只武漢,全國各地的車企也都在紛紛擴產。
  自2009年,中國成功以1364萬輛的新車銷售躋身全球第一大市場後,國內車企紛紛制訂規模龐大的產能擴充計劃。今明兩年,包括上海大眾、一汽大眾、上海通用、東風日產、北京現代、長安福特等國內前十的車企,均有新工廠投產,一年新增產能120萬輛。
  據各汽車集團發佈的數據:到2015年上汽集團規劃產能將達500萬輛,一汽、東風為400萬輛,長安、北汽、奇瑞、比亞迪為300萬輛,廣汽、長城、吉利為200萬輛,華晨為150萬輛,江淮為100萬輛。
  保守估計,到2015年,上述12家國內銷量前列的車企總產能將超3350萬輛,加上其他中小車企,中國汽車產能或將達到3500萬輛。而2013年我國汽車銷量僅為2198.41萬輛,全球汽車總銷量也不過8427萬輛。
  如此大的汽車產能,市場是否能夠順利“消化”?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表示,按8%到10%的增長率,2014年國內汽車銷售總量也在2400萬輛左右。
  普華永道日前對外發佈數據表示,儘管當前汽車消費市場的需求量繼續保持穩定,但長期而言,增速正出現放緩趨勢。普華永道中國汽車行業主管合伙人廖仲敏表示,中國的汽車行業在經歷了2009年開始的爆髮式擴張後,銷售與產量的增長都出現放緩。從全球趨勢來看,2014年輕型汽車產量預計可達到8600萬輛,相比2013年增長4%,其中半數以上的增長來自中國。
  不僅是未來產能能否“消化”,怎麼消化現有的汽車庫存,也已被經銷商提上了日程。
  經銷商庫存壓力加大
  近日,中汽協發佈數據,上月國內汽車銷售209.09萬台,同比去年增長幅度僅為2.3%,而1—11月汽車累計銷量達2107.91萬台,同比增長6.14%。中汽協表示,國內的汽車市場增速,已累計有9個月呈現回落的態勢。“從目前數據來看,汽車市場的增長速度已明顯放緩,這種趨勢還將持續下去。”中汽協常務副會長董揚表示。“增速放緩意味著自主品牌將難以回到以前的高紅利時代。”國內知名汽車評論員張志勇表示。
  與之對應的是,目前國內經銷商紛紛反映汽車庫存壓力大、資金鏈緊張。
  日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佈的“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”顯示,11月庫存預警指數為65.7%,比上月又上升了10.7個百分點;11月庫存指數為68.0%,環比上升11.4個百分點,大大超過了50%的警戒線。
  這也達到了2014年庫存預警的新高。庫存預警指數採用擴展指數的編製方法,以50%作為榮衰線。50%以下均處於合理範圍。庫存預警指數越高,反映出市場的需求越低,庫存壓力越大,經營壓力和風險越大。
  董揚表示:“今年國產汽車庫存確實比較高,這應該引起全行業的警惕,到目前為止,今年大約增加了35萬輛庫存,增幅達30%,遠超汽車銷量的整體增幅。市場增長放緩,經銷商面臨壓力是正常現象。”
  而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市場分會會長蘇暉看來,經銷商庫存壓力之所以凸顯,主要是因為汽車製造商對2014年汽車行業的形勢判斷過於樂觀導致的。
  在蘇暉看來,汽車製造商不重視汽車市場實際情況,繼續生產,勢必會讓經銷商身上的負擔越來越重,“經銷商可能會選擇退市來表達不滿的情緒,今後像寶馬經銷商集體向廠家施壓的現象可能會更加普遍”。
  產能過剩之下的自主品牌出路
  也有企業家和學者提出,汽車產能尚在可控範圍,建設中國車都的武漢,離產能過剩可能為時尚早。
  在今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期間舉行的汽車業“規模論”的隱憂和出路分論壇上,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從“需求”角度分析稱,中國的汽車業不存在整體的產能過剩。他表示,在我國現有的股市、房市和車市三大市場中,車市是比較健康和穩健的,“我國汽車千人擁有量是70多,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,相差一倍”。但同時他承認,目前我國汽車行業“存在結構性過剩的問題”。
  東風汽車總經理朱福壽則表示,從我國汽車產業當前的產能利用率角度來看,整體上還處在一個可控的區間。“2013年我國汽車實際的產能利用率是84%。80%-100%都是產能利用率可接受的範圍。”但朱福壽警示,若未來產能利用率降到70%以下,就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,而目前這種苗頭已經隱現,“按照現在的規劃,到2018年或2020年,我國的產能要達到4000萬輛以上,而如果按照3000萬輛的汽車銷量來計算,很有可能到那時產能利用率低於70%,這應該引起我們的關註”。
  “並不能因為目前車市整體供過於求就說市場面臨產能過剩的危險。”張志勇認為,對比全球其餘市場,中國每年依然有超過2000萬的增量。對有優勢地位的車企來說,要滿足未來的發展需求就必須接受目前的“相對過剩”,因為要在更為狹小的市場中切更大的蛋糕,你就必須在產能準備上比別人富足。
  另外,在業內人士看來,目前合資品牌的產能利用率相對較好,而過剩的關鍵問題出在自主品牌身上。據全球知名汽車咨詢機構IHS提供的數據,2014年,外資品牌在中國的產能利用率平均達到了85%,部分合資企業甚至超過了100%,而自主品牌平均只有65%。如果無法在產業轉型和產品升級上再下一城,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可能將首先面臨產能過剩的衝擊。
  武漢市政府汽車產業發展辦公室副主任李林清認為,汽車是武漢第一大支柱,短期內要儘快形成超過300萬輛的產能。做大的同時儘快做強,武漢不僅要做汽車製造中心,更從全價值鏈入手,做汽車設計、研發中心。同時,城市經濟要實現多條腿走路,避免過於倚賴汽車業。“武漢發展模式肯定不同於底特律。當前江城正在打造四大工業板塊,發展先進製造業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武漢,將形成一條獨具魅力的城市之路。”
  2015年
  各汽車集團
  產能規劃
  上汽
  500萬輛
  一汽、東風
  400萬輛
  長安、北汽、奇瑞、比亞迪
  300萬輛
  廣汽、長城、吉利
  200萬輛
  華晨
  150萬輛
  江淮
  100萬輛
  2014年10月18日,一場車展吸引了眾多市民。本報記者 王箏 攝  (原標題:產能擴張之後 市場能否咽得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i23fivnx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